2020年4月5日 星期日

食譜裡的適量是什麼量?


    
    2020清明連假期間,許多朋友在家當起大廚,四天當中變化出許多好吃的料理。

    --我不禁想,會不會一場武漢肺炎讓大家突然發現自己對外食的需求並沒有想像中的多呢?

    有些對廚房工作熟門熟路的朋友,當然打開冰箱、抓一些自己想烹飪的食材,就可以進行清洗、備料、下鍋、上桌這些料理的流程;不過,對於那些已經習慣「六個標準差」、「SOP」...之類的朋友,沒有食譜恐怕沒有安全感,只是,食譜裡的「適量」,到底要搞死誰?

    在我學習料理的過程中,其實也曾經被「適量」這樣的字眼搞得很焦慮。不過,我認為最讓我困擾的,是:已經都照食譜走了,為什麼該成型的沒有成型?該熟的沒有熟?該出現的味道沒有出現?到底是哪裡出錯了呢?

    這樣的焦慮在考證照時特別明顯,而解除這個焦慮的,是我多下幾次廚之後的悠然自得。

    就像學畫一般,一開始進畫室,我內心很焦慮究竟要用什麼顏色、該從大的畫起還小的畫起?應該先下什麼顏色?這樣的焦慮一直到第二幅畫後期我才搞懂--怎麼畫、下什麼顏色或許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看待眼前的作品時,有什麼想法?畢竟是自己的話,就算是臨摹,也會有幾個線條自己看得特別認真、有些布局自己感覺特別順眼、有些顏色自己特別愛用。

    料理本身也是一樣。

    我在台灣旅遊廚房教外國觀光客料理台灣美食時,特別會向觀光客強調「適量」這件事,儘管對方筆記拿得很緊、筆捨不得放下,我還是會盡量用很簡單的方法告訴他們,與其記得分量,不如去了解食材本身的特質以及調味料的味道,另外,「想像力」很重要。

    我是一個很懶惰的人,在開始做任何事之前,喜歡在腦海中想像,找到一個突破點時,做起來就會廢寢忘食、渾然忘我,但超有效率。料理也是一樣,我會先在腦中想像食材與調味料融合的味道,所以就算手邊缺乏食譜裡的某些元素,我也可以盡量調整到味。很難嗎?其實多做幾次就會了。

    原因是什麼?因為食譜裡交代流程、份量,但風土、食材、調味料...,種種因素都會影響料理後的結果,最好是自己多煮個幾次,記下差異,往後的成品就是你自己的味道。

    所以食譜要看的重點是什麼?
    我會參考的項目是:1.熬煮或烘烤時間;2.料理流程;3.食材組合。至於調味,我會用自己的經驗去抓量--真的就是「適量」。

    你會想,怎麼那麼難?如果,再把食譜這件事回到我們求學時的筆記來想,你就懂了!有的同學課本密密麻麻,寫了很多資訊,但你跟他借來看卻不一定能考高分,不過,如果你自己也會上課抄筆記,萬一哪個段落不小心打瞌睡沒抄到,再去把同學的筆記拿來稍微補充一下,依舊會是你的筆記。而你的筆記會因為你的個性展現不同風格--極簡、普普風、草書、野獸派...,不管筆記如何,它都不是決定成績好壞的關鍵,而是你在學習、料理過程中,有沒有去理解、搞懂它!





2020年4月4日 星期六

2020寂靜的春天

寂靜的春天:自然文學不朽經典全譯本- 瑞秋.卡森|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突然看到書桌上的這本書,再翻了一下,似乎情境雷同,只是「寂靜」的角色成了人類。

    2020年春天之始,原本應該慶祝新年的氣氛多了一層擔憂,忙碌之中過了元旦、尾牙聚餐、春節出遊,未料才大年初三,讓人措手不及的武漢肺炎訊息如漲潮般的海水一波一波掀上岸。

    然後,機場漸漸安靜了,觀光區漸漸安靜了,街上漸漸安靜了,各行各業漸漸安靜了,餐桌上也漸漸安靜了...。

    不,應該是「寂靜」。

    聯想到霍布斯的「利維坦」--一個控制人類秩序的巨獸,在這原本主張、追求各種自由的時代,因為這場肺炎提供養分而日益巨大,要人們「寂靜」閃避這一場病痛與死亡的瘟疫。

    這個沒有聲音的春天,跟瑞秋˙卡森筆下的「寂靜的春天」相比,似乎「謊言」難辭其咎。人們儘管憤怒,卻束手無策。不禁思索,工業革命之後,人們進入辦公室群聚工作,日復一日為單一工作忙碌,漸漸失去其它技能或興趣,是否是真的有效率?還是應該考慮過去的人們習於各種生活技能:耕作、木工、修繕、籌辦慶典、保鄉防禦工事...?

    
     天地不語,卻始終有一套辦法提醒人類,但「謊言」之下,我們能辨明多少來自天地的指示?歷史告訴我們,瘟疫、疾病的死亡人數往往超出戰爭的數量,這個「寂靜的春天」過後,迎接我們的將會是什麼樣的世界?是各種形式的「利維坦」?還是暫且休兵的簡單低耗能的謙卑生活?

    希望在「寂靜」中,我們與大地都能安然無恙。




2020年2月22日 星期六

張魚燒明天生日快樂




        明天是張魚燒三歲生日!

        那個差一天就滿40周,先破羊水卻遲遲不肯離開老木子宮的屁孩,三歲了!

        每次看著他充滿笑意的臉,我唯一的念頭只有--我們何德何能讓一個孩子覺得他很幸福快樂?!

        是的!真的很幸運!

        前兩天好友怡君問我們說,武漢肺炎對曬太陽有影響嗎?我跟她說,我不如此果斷將武漢肺炎列入業績的因果關係,畢竟生意好不好的因素太多--氣候、消費習慣、口味、行銷能力...,我們不能一直無限上綱情緒勒索。

        「但的確有很多好朋友擔心我們而前來用餐」我後來說出我們最深的感謝。

        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待在自己的舒服圈裡面等待別人救援,爭氣很重要!於是我們不斷提出利用友善食材做出跳脫義大利麵框架的產品--燉雞湯、櫻花蝦米糕...之類的。而這些料理都是我過去會突然很想吃卻找不到的食物--無論是阿嬤或媽媽看我晚歸次數過多就會燉的雞湯,或者覺得做任何事都窒礙難行想去行天宮拜拜順便吃的油飯...。

        現在,又重回17年前的SARS的緊張氣氛,心裡最擔心的是店裡比較不善言辭跟適應環境的年輕屁孩--但轉念想,我們的過度保護萬一讓他無法適應外面的職場,是不是反而不好?於是這陣子開始加強集訓。

        我們無從選擇自己的生存環境,只能一直努力訓練自己不被淘汰,我們也不想情緒勒索,只希望這世界能朝自己期望的方向前進。

        「希望你們的新聞能夠朝鼓勵大眾以及幫我們找到轉型方向的路線前進,我們不覺得肺炎能影響什麼,每一次的危機都是轉機!」最後,我跟好友這樣說。

        也感謝我過去政大新聞系的訓練,面對紛至沓來的訊息,我會篩選、思考,然後,不盲從。

        今天一位很關心我們的大哥送來一盆厲害的盆栽--他說,這盆叫做"帝王",加上我們即將完成的布思綠植栽牆,再次感謝,我們何德何能,獲得那麼多的關照與愛~
        
        希望我們努力的方向能讓張魚燒即將面對的世界能好一點,我們一起努力,謝謝大家!
 

        

2020年2月13日 星期四

廚房,危險嗎?

張魚燒爆香薑片

    前幾天和兒子一起煮雞湯,其實他還不到三歲,與其說跟他一起煮雞湯,不如說我們大人煮雞湯,他在旁邊感受氛圍。然後,我們把和兒子一起下廚的照片上傳臉書與朋友分享,沒想到卻引起朋友一陣驚呼--「小孩子在廚房很危險喔!」大人們紛紛提醒,我們這才意識到,原來「廚房」對大家來說,是個危險的地方。


    但,為什麼大家有這種刻板印象?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還有什麼是危險的呢?

    回想學騎腳踏車的過程,「學」的當下因為很小心,所以都沒有受傷或跌倒,反而是會騎之後為了趕時間,騎太快跌倒。小時候在廚房幫忙,也沒有受傷,反倒是會一點點料理的皮毛後,因為貪快而差一點把廚房燒了...。所以,什麼是危險呢?

    記得我摩托車學了好多年才敢上路,開車雖然有考上駕照,卻極度懼怕上高速公路,更別提游泳,學了一輩子卻只能原地踏步。原因無他,只是我一直覺得「危險」,所以無法化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那,要如何才不危險呢?

    張魚燒小時候(比三歲更小的時候)很喜歡按飲水機的水,我們警告幾次發現他還是難忍好奇心,於是我把他的手輕輕地碰觸飲水機熱水的出水口,感受到熱度的張魚燒當下立刻把手伸回去,而我再度慎重地跟他說:「這個按鈕很燙,你會受傷!」從此之後他再也沒有去碰觸熱水按鈕。

張魚燒認識雞肉
    同樣地,在廚房裡,我們也慢慢地告訴他什麼東西要小心,什麼事情要注意,他現在也喜歡跟阿嬤一起上菜市場,指定他想吃的菜,在家裡幫阿嬤煮飯,或者拿椅子站在阿嬤身旁,看阿嬤料理的身影。

    這是我們一直想要讓張魚燒體會到的家庭生活--料理、共享、參與,更希望他對每件事充滿好奇、勇於嘗試,但也能小心安全、顧及風險。



2019年1月6日 星期日

張魚燒老木的地瓜圓


        前一陣子店裡來了一大箱格外品地瓜,擔心蟲蟲太多,於是一口氣蒸熟加上地瓜粉(樹薯澱粉)揉成糰,搭配粿粹再揉一次,然後分成一小顆一小顆的地瓜圓。

        這個地瓜圓很好用,可以煮甜湯,也可以炸成地瓜球。

        今天張魚燒的表哥表姐來家裡玩,我索性帶著三個小朋友一起手做地瓜球。表哥小一,擔任把地瓜麵糰揉成小圓球狀的主攻手,為了求快,小男孩馬不停蹄一直揉,也顧不得外型。他媽媽忍不住說:「哥哥,你揉的好醜喔!」哥哥回答:「又沒關係!這是自己吃的!」我覺得有趣,也順口回:「就是自己吃的才做好看一點啊!」哥哥被媽媽還有姑姑這樣提醒,心裡似乎起了一點不好意思的念頭,開始從容器裡挑揉得比較不好看的補揉幾下。

        張魚燒看表哥動作迅速,從老木手中接到小地瓜糰之後就直接丟到盆中,然後興奮大笑。妹妹則是細細地揉,不斷分享她揉得非常圓又非常光滑的地瓜圓...,然後中途掉了三、四顆。

        帶著三個小傢伙揉完地瓜圓,我直接煮一鍋甜湯讓他們吃,也請張魚燒老杯炸一點地瓜球,讓他們體驗到一顆地瓜圓居然可以做成甜湯也可以炸成地瓜球。「好吃!」哥哥首先稱讚。「那軟軟的我不敢吃。」妹妹打退堂鼓。「..............」張魚燒將我給他吃的一小塊含在嘴巴裡。

        接著炸地瓜球出爐。哥哥邊喊燙邊拉著衣服捧著地瓜球等涼品嘗,妹妹很開心地吃了起來,還分給她爸爸媽媽吃,張魚燒則是自己拿起來一口一口咬,根本不用我餵。

        一種食材,各自表述。整個下午就這樣度過,而老木則趁機置入食農教育的種子。

        當然,少了中央廚房或加工廠一致的滋味,小傢伙們的第一次共煮贏得大家的稱讚,「原來自己做的地瓜圓這麼好吃!」

        這,還用說嗎?

【張魚燒老木地瓜圓】
1.地瓜蒸熟壓成泥
2.加地瓜一半重量的地瓜粉揉成糰
3.煮一小鍋熱水將1/5的地瓜糰壓平燙熟作為粿粹
4.將粿粹跟地瓜糰均勻混合再揉成團,期間如果太乾再補一點地瓜粉
5.地瓜糰分成小圓球
3.水煮滾下地瓜圓或油炸地瓜球



2018年9月12日 星期三

第八十三個願望:只取一瓢飲


        常常有客人問我們「有套餐嗎?」,我都說沒有,因為希望大家吃多少點多少。

        其實,我自己過去在外食的時候,也常常依賴套餐,因為覺得可能比較優惠、必較不用動腦選擇、看起來比較不寒酸...。一直到自己經營一家店,我大概知道套餐的出現是為了什麼--以最低成本吸引客人提高消費金額。

        套餐,其實沒有比較優惠!

        不過,行銷並不是我要說的重點,而是衡量食量跟需求點餐才是愛自己的表現。

        嘿!如果你胃口大,就該選擇大份一點吃啊!而這攝取的來源一樣要好的,而不是店家為了促銷設定的套餐啊(是不是促銷,套餐的品質是可以透過觀察發現的)!如果吃不完,就請店家幫你做小份一點,也就沒有不點套餐不好意思的感覺了。停下你的匆忙正視你的需求,就像你正視客戶的需求一樣啊!

        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或許你也會發現,自己需要的真的不多,然後,透過「只取一瓢飲」,從追求量到追求質,影響的不只是你自己,還有這個世界。

        「只取一瓢飲」,學習珍惜資源,或許就不需要種植那麼多糧食等著浪費、發那麼多電等著浪費、造那麼多路等著浪費、蓋那麼多建築等著浪費、買那麼多衣物等著浪費...。

        也常常有內用客人因為怕喝不完飲料,所以希望我們裝外帶杯--但大部分他們最後都喝完了。後來當客人提出這樣的需求時,我們就會開始委婉請客人先用內用杯,如果真的沒喝完再打包。珍惜食物,也珍惜其他為了用餐而創造出來的用品。

        世界之大,住的不只是人類,留一口氣給其他生物過活,得利的不會只是其他生物,還有我們人類本身!


2018年7月23日 星期一

第八十二個願望:逃離舒適圈

膽子很好用,不要忘了!
    

        「你覺不覺得我們不知不覺幫自己打造一個舒適圈?」我問張魚燒的爸。雖然經營曬太陽每天面對大大小小的事情,但我總覺得少了什麼。「我們好像壓力很大,卻又沒有那麼大;好像很累,卻又沒有那麼累;好像很忙,卻又沒有那麼忙...。」張魚燒的爸一臉聽不懂我在講什麼的樣子。

        這陣子常和朋友溝通、分享經營餐廳的心得,大概都會停在一個結論--大家都經營得很辛苦。心中隱隱然覺得這樣的結論不太精確,畢竟許多經營者都非常優秀,學經歷洋洋灑灑。「是不是決心不夠堅定?求生意志不夠貫徹?」剛好幾個朋友是參加本屆選舉的候選人,看到他們一早起來送車出遊、去市場掃街、去街頭拜票...,早上五點到晚上十一、二點。看到他們這樣,我不禁想起十年前輔選的那段歲月,還有更早之前做政論節目,早上開始找議題、敲來賓通告...,一直到晚上Live結束再回家看其它友台重播,入眠都是伴著電視螢幕。

        一切的念頭,只有向前,沒有其他!

        「太奇怪了,我們身為經營者,怎麼比以前工作時還不感覺壓力?是不是努力不夠?意志力不堅定?或者,不敢再冒險了?」因為以前輔選過的候選人當選了,也擁有相當大的人氣;而當年製作的政論節目也因為主持人的關係非常爆紅,他們都比我們現在努力不知多少倍。「所以,我們現在這種狀態根本有問題,我們太慢了,會不會不敢作夢、不敢冒險了?」

        太不正常了!

        曾經看過一句話說「最大的自由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能選擇不做什麼的自由。」好一陣子我都覺得自己有滿滿的自信覺得自己是自由的,現在想起這句話,心裡真是打了一陣冷顫。「大錯特錯!自由,是擁有無限的創新能量以及不斷實現的意志力。」我怎麼傻了!

        今天帶張魚燒外出放電,在路過的小館停下來用餐,餐館工作人員可能不太習慣我們讓張魚燒自己拿餐具跟我們參與用餐這件事,面對張魚燒拿筷子敲擊桌子的聲響,連忙過來制止,甚至在我們開始用餐沒多久,因為進來七、八名客人而無視於我們的存在,捨棄安排旁邊的空桌,要那群人先跟我們同桌,表明待會我們離開後就有圓桌可坐,卻沒有先跟我們打聲招呼。被當隱形客人的滋味真的很詭異,我們匆匆把東西吃完,迅速離開。

        一開始我覺得我們的環境彷彿對帶著幼兒的家庭不夠友善,後來想想,我不應該只停留在「環境不友善」這個階段。而是該想,我如何讓孩子理解每個地方用餐的環境都不太一樣,我們有選擇,但或許也可以透過觀察整理具體改善方式,先在自家餐廳落實。

        同樣的,在曬太陽這樣的餐廳,如果傳達的餐飲資訊不夠清楚,我們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嘗試?抑或,我們的夢想夠不夠大?大到讓更多人看到並且和我們一起用更友善的方式獲得食物,在餐桌上實踐對土地的尊重以及對人的態度。

        不知不覺曬太陽也快七歲了,其實不上不下也沒有特別驚人之舉,現在應該是要催促自己趕快打開腦袋、釋放腎上腺素,因為人生最大的自由,就是不斷跳脫舒適圈,擁有無限冒險的能量!